“植”此青绿 共“树”未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 “植”此青绿,共“树”未来。3月12日,明媚春光中,我们迎来了第47个植树节。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日子。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相聚在国旗下,共同探讨如何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增添一抹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最生动的色彩,它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当我漫步在春天的校园,看到嫩绿的新芽从枝头钻出,看到草坪上那一片清新的翠绿,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喜悦与生机。
当我和家人聊天时也经常听到他们对于身边的生态环境一直在慢慢变好的感慨: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木更绿了,鸟儿更多了……其实,这样美丽的生态来之不易。
习近平爷爷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曾说过“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每年春天,习近平爷爷都会同首都群众一同植树。从率先垂范播种绿色到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
中国主张,更有中国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亿万人民植树造林的步伐坚定不移,让祖国大地愈发绿意盎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做到哪些呢?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校园里,我们要爱护每一棵树,每一株草,不随意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枝;不随意乱丢垃圾,节约用水用电。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少用塑料袋,少开空调,出行多坐公共汽车,节约用纸,减少浪费,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都是“播种绿色希望,建设生态家园”可以做的点滴行为。
老师们、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今天,我们种下一棵树苗;未来,它将成长为一片森林。让我们以植树节为起点,携手共建绿色文明校园,让天更蓝、水更清、地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