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案  重点专业
 建设动态  特色项目
 政策指导  成果展示
 师资队伍  示范简报
 文件咨讯  学习与探索
 
 
 建设方案  重点专业
 建设动态  特色项目
 政策指导  成果展示
 师资队伍  示范简报
 文件咨讯  学习与探索
 
政策指导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指导 >> 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5-06-04 17:57:30   点击:5713   [双击滚动]

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作者:鲁昕 《光明日报》( 20150203 15版)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职业教育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亟须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培养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今天,我们编发此文,希望对职教界有深层次的真实推动。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并已系统阐释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

       一、发展方式转变与职业教育新常态。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阶段。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二、经济增速调整与职业教育新常态。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在增速保持在7%的中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加快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更多地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保障改善民生与职业教育新常态。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不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也存在困难。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有序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

       四、人力资本素质与职业教育新常态。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需要合理的教育结构。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着眼于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五、资源配置方式与职业教育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向。为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参与,形成多元办学、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

      六、推进依法治国与职业教育新常态。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颁布,至今已实施近20年,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并强化实施、严格执法,发挥好法律对事业发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蓝图已经绘就,社会共识前所未有。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作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落细落实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把职业教育归为低层次的教育,认为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也是由于职业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吸引力较低而造成的。要尽快落细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系统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工作重点转型。职业教育已经从比较注重规模扩大转入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要引导学校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聚焦到教学上来,在职业道德培养上,要改革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职业技能培养上,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健全相关制度标准。推进职业教育的制度与标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特别注重教育和产业政策并举并重,着力在行业指导制度、企业参与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统筹管理,努力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教育与市场评价相结合,取得实质进展。要抓紧推动管理方式转型,在院校评价、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关键方面取得成效,继续探索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形成现代治理体系。政府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行业要推进产教对话协作机制建设,提升行业指导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院校要吸收行业企业人员组成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治理的决策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当前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很突出,这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要求极不相符,必须引起更多的关注。要抓紧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一手抓内部挖潜,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一手抓外部引进,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是职业院校重要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要把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整合工作平台和资源库,完善服务机制,在服务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满足社区建设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完善经费政府稳定投入机制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资政策,分类设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时,健全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

      强化政策督导评估。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具有重要职责。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定期公布督导报告,将报告作为实施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加快形成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深度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我国国情复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选择部分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为改革攻坚提供鲜活经验和实践标杆,是推进改革的有效机制。要完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依托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若干试点单位,鼓励地方进一步先行先试,向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聚焦,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职业教育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积极成为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在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制度机制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要积极成为国际标准的建设者,引进吸收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创设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具有国际水准的教育标准。要积极成为国际资源的提供者,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援助,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成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协同者,探索与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重点推荐】

鲁昕: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在刚刚结束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明确了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等三大特点,指出了四个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二是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我们理解,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  

◎增速换档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同时蕴含了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创新的新机遇。

在增速保持中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摒弃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要实现发展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尤其是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必须以结构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调整,促进制造与服务相融合、高中低端诸环节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不断提升系统培养人才的能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民生普惠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常态下,将使就业更充分、收入更均衡、社会更完善,人民享受的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必须有比较充分的就业,职业教育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关键举措,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序推进城镇化及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 

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创新驱动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我国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依法治国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还很薄弱,现有法律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需加强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协调和支撑,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主动适应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好法律制度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规范市场和激发活力,使职业教育通过法制化轨道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开放合作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

     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必须在新的全球价值链中重新定位。新常态下,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从局部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创建新的竞争优势,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为新常态释放更为长期、持久的动力。  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主动适应新变化、抓住新机遇,推向国际市场。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适应新常态,需要职业教育理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技术、现代科学、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其内涵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现代人才培养定位,传统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重视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是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要加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包括产教融合、职普沟通、中高职衔接、行业企业参与、“双证书”等制度以及就业政策、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等。

三是现代培养模式创新,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现代教育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行业企业办学内生动力,推动公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五是现代运行机制重塑,要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理治理结构和科学决策机制,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六是现代评价体系构建,要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界的专家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形成开放评价体系。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学府路1号  邮编:628017
蜀ICP备05020502  广公网备51080102000045号
技术支持:四川维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入口